跳到主要內容

巴西鞭擊樂團Violator:【我們不想為了音樂活】


原文來自 http://www.elacople.com/ 巴西鞭擊樂團 Violator:【我們不想為了音樂活】 在阿根廷的布宜諾斯市表演之前,我們與首腦Poney訪談。 直接從巴西的心臟要塞講起,Violator如同Slayer、Exodus繼續著老學校風格的鞭擊金屬(Thrash metal)。再度回到阿根廷的演出,我們與Poney談論到把鞭擊金屬旗幟帶來南美洲的意義。 Q1.什麼原因讓你們決定休團一段時間? A1.是的!在樂團的13年生捱裡第一次休團了一年多的時間。我覺得這是我們真正需要的。首先是鼓手向我們提出他需要一些時間來處理他私人鎖事,那時他正在忙著取得碩士學位。我是因為被告知要當爸爸了。你可以看到我們也有一般正常人的煩惱,所以我們就決定休團。我們很討厭所謂的"搖滾明星"之稱,我們所做的一切來自於熱情,我們不想假裝做一些我們原本就不是因為玩團而活的事。這是一個關於接近我們的信念、友誼、與維持的單純。但我覺得很多金屬頭不懂這個部份。 Q2.你們約在3~4年發一張專輯,創作音樂對你們有困難嗎?你們對自己的作品滿意嗎? A2:有很多因素讓專輯在這段時間出產。事實上是我們對RIFF與歌曲都很嚴苛。我們非常喜愛老學校的鞭擊金屬,但我們不想讓做出來的歌很大眾化。我覺得做出讓人感動與突出的音樂是有可能的,這些是我們至今一直不變的挑戰,我不知道我們會不會得到,但至少會試著去做。這段時間來,我們很勤奮的演出,巡迴旅遊、認識新場地、認識新朋友,這些理念一直都是我們的優先選擇。這需要時間,而我們都有工作、家庭,這需要更多的時間,但我並不是在抱怨,因為我不喜歡讓Violator變成賺錢的工具,不止於此是我們對鞭金熱情的產物,而不是另種操作。 Q3.你認為生長在巴西利亞,圍繞著高樓大廈、紀念碑和政治氣氛,對Violator音樂創作有幫助嗎? A3.我從來沒想過這種問題。但也許接近政權時,可以看到我們的社會形態,或是我們居住世界的政策非常不好。但我認為Violator創作靈感來自於巴西的不平等待遇,當你意識到我們已經習慣暴力與分離,這是不可能不感到憤怒,憤怒可以延伸出不好或好的事。特別是巴西利亞,我認為他是一個非常無聊的城市,我們剛組團時,沒什麼地方可以去的,大部份都待在一位朋友Juan的家,目前移居阿根廷。 Q4.Violator的老學校傳統樂風在世界各地、美國、歐洲都以成功傳遍,為什麼你們不移居那邊? 在那邊發展音樂事業好像比較容易。 A4:純粹地,我們沒興趣。是的!也許我們一年可以在歐洲巡迴個300場演出,倖存吃著後台的三明治,這不是個很光彩的人生,在幾年前,我們就決定了這不是我們要的生活,因為我們很愛這個樂團,但不可能讓他變成一份工作。我知道有一些人會認為很奇怪,但這會很快的毀滅掉你所愛的東西。這些發生在樂團正往職業路線的時候。我認為當時如果我們同意要讓樂團往職業路線走的話,絕不會撐到一年就散了,我無法每晚都假裝熱情的喊“THRAAASHEEERS”,我不想到50歲時還要為了去繳負債跟我女兒的學費而去巡迴,我50歲還去巡迴只因為是我的夢想,你們懂差別在哪了嗎? Q5.Violator是一個政治形態的樂團。你覺得你們的歌會改變人的想法嗎? A5.好問題!我很誠實的回答你:"我不知道",金屬樂團不會改變世界,但他可以聚集一群小的改變、知識、意識形態來改變這社會。科技讓人變冷漠、孤僻,我覺得突破這些是樂團在演出時的功課,我覺得這是我們最大的政治力量。 Q6.你們有個"做自己"的標籤,但也有很多大廠牌想與你們簽約,有想過委託一些工作給別人做而專注在音樂生捱上嗎?什麼是大廠牌無法給你們的? A6.他們不能給我"絕對控制樂團"的樂趣,像是我們想在哪裡表演? 我們想收取多少門票錢?決定如何發專輯?在哪裡錄音?誰要發行??....等等,我們當然想委託一些繁重的工作,但我們很幸運,有些朋友幫我們發行專輯或做團T。對我而言"做自己"的標籤不是關於金錢上,但廠牌的目的就是賺錢,所以不用了,謝謝。 Q7.幾年前你們曾在南美洲巡迴五個月,當時你們才20初頭,經過十年後,你們對今年復出巡迴有什麼期待? A7.當時五個月的巡迴經驗讓我改變了人生。現今我覺得最重要的我們四位要去享受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並不是搖滾明星要求東要求西,只求樂迷多多照顧。我們喜歡認識朋友與旅遊。 Q8.最後,Violator這個團對你是什麼意義? A8.單純、友誼、熱情與忠於自己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0件也許你不知道Iron maiden的事

毫無疑問地,iron maiden是歐洲最有名的重金屬樂團,名氣有如美國的Metallica。16張專輯、世界各地的巡迴,唱片超過一億張的銷售,身為一位聽METAL的你,如果沒聽過他們的歌,也一定聽過他們的名字,如果連名字也沒聽過,那一定有某個環節出了問題.... 1.主唱 BRUCE DICKINSON是作家 大多數的人都知道Bruce Dickinson是樂團的主唱、飛行員、英國擊劍隊奧運代表....等等,他還在倫敦大學拿到了歷史學位,這個學位讓他獲取很多創業的機會。寫過了幾本書,其中一本是在2000年與Ian Edwards、Phil Brookes一起寫的一本書叫“Running a Band As a Business”,有關於音樂產業的重要性,如何做到完美? 如何取團名? 如何當經紀人? 建立邏輯與全面的結構。 目前為止,Bruce Dickinson的作品之中比較多人知道的是“The Adventures Of Lord Iffy Boatrace”(1990年出版),是一本諷刺搞笑,扭曲和燦爛的喜劇,張狂的黑色幽默所佔的比例較高,智能化寫的,娛樂性和活力。它表達出了英國貴族的一種揶揄的樣子,作者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創造力。 2.EDDIE是如何誕生的? Derek Riggs,Iron maiden吉祥物"Eddie"的創作者,他的靈感來自於上面的圖片,一張70年代的圖片。照片是Ralph Morse在Guadalcanal(瓜達康納爾島,簡稱瓜島)拍攝,這張照片在越戰時期被美國生活雜誌(LIFE)公開於雜誌中。 瓜達康納爾島戰事,簡稱瓜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同盟國部隊於1942年8月7日至1943年2月9日期間在瓜達康納爾及其周圍島嶼,第一次大規模對大日本帝國的攻勢。Riggs透過這張照片的靈感創作了""Eddie的頭"",直到今天我們所認識的不同版本的Eddie。 3.Dave Murray的第一把吉他 Dave Murray從小生長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住在倫敦時三不五時就搬家。1970年,從埃德蒙頓(Edmonton)搬到Clapton,剛搬到此地就加入光頭黨(skinhead),在街...

10張專輯證明了1986年是鞭金最輝煌的年代

1986年被認為是鞭擊金屬的頂峰。Metallica的"Kill 'Em All"發行之後,新的風格出現,更特别、比傳統的重金屬更具侵略性。金屬樂演變成一個更強、有力、快速,每個新樂團的大鼓都一定要震破耳膜似的。特別在1986年,你會發現鞭擊金屬作品大量湧現,高質感且更複雜的組合物定義了八零年代進化的聲音。 而諷刺意味的是,當年專輯發行的速度連大多數樂迷都不知道他們正處於這麼輝煌的時代。十二個月,標誌著極端音樂的巔峰之作。而三十年後,大多數這些專輯仍然是經典,並影響從那個時代仍在活躍的年輕樂團與樂手。接下來的幾年中,他們的影響力仍然驚人,但當然無法與當年的輝煌時期比較。 廢話不多說,下面就來列出1986年十張最經典的鞭金專輯 1.- Dark Angel – Darkness Descends 被稱為“洛杉磯的咖啡因機”,樂團的第二張專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鞭金作品之一。事實上,這張作品不讓你的脖子休息,一直甩。吉他有如電鋸的聲音,鼓手Gene Hoglan會讓你的頭一直轉。最喜歡這張專輯是他的正直與態度,這遠遠超過了這個樂團的首張專輯。 100% 推薦,0%推薦給你的耳膜和頸部的健康。 Dark Angel – Darkness Descends 2.- Exumer – Possessed By Fire 德國在任何方面都一定有他自己的特色,而這個特色也包括創造了非凡的鞭擊金屬樂團。而且德國的鞭金已經發展出他本身自己的特色,就像瑞典死亡金屬一樣。這充分完美的證明了Exumer的第一張專輯"Possessed By Fire"。這張作品採用了經典和強大的鞭金元素,甚至比他們的同胞樂團KREATOR和Destruction更早。雖然在1986年鞭金作品的風格非常多變,每個國家都發展出各自的味道,這張專輯的優點就是氣勢恢宏與清晰度明顯。主唱的聲音得益於獨特,憤怒和銳利,吉他手Ray Mensch的RIFF才華,雖然現在聽起來蠻普通的,但對那個金屬年代是很狂的。 Exumer – Possessed By Fire 3.- Angel Dust – Into The Dark Past 這張專輯是這個名單裡聽起來最黑暗的專輯。他們專門在創造難忘的旋律與快速的SOL...

陰府門三週年紀念演出-波蘭黑死Devilish Impressions(邪魔印象)臺灣巡迴心得

今年嘉義 Wake up 音樂節結束的一週後接到了 D.I 想來臺灣演出的消息,在這之前沒聽過這個團,一如往常沒聽過的團都會在YOUTUBE找了一些影片來看來聽,金百查一下資料,發現他們的音樂蠻容易被接受,算是極端音樂裡面旋律性偏高,多了交響成份的Behemoth,發過三張全長錄音專輯, Plurima Mortis Imago(2005)、Diabolicanos - Act III: Armageddon(2008) 、 Simulacra(2012),2014年發行的EP"Adventvs "收錄了5首歌,長度居然長達一小時又二分鐘多,平均每首歌長達12分鐘,這麼有質量的樂團,我考慮不到半天就答應了。 原本只想辦一場在台北市,台北以外的縣市連想都不敢想,因為聽很多過來人或樂團提過,去哪裡多慘,底下才X人,甚至有不到十人的,所以我也就回樂團說就一場在台北,但他們回我說他們來臺灣至少想演兩場,那時我就在想高雄吧!  畢竟今年三月在高雄Live  warehouse小庫辦過" 陰府門重金屬中毒營 "系列講座,反應還不錯,至少大家知道陰府門是什麼鬼?  是什麼單位? 是在幹什麼的?  (我以為啦!)  但還是不太敢辦在高雄,於是就生了一個臉書的問卷調查,當然問卷上只能提示說,不能直接說是哪個樂團,都還橋定的事我是不會公佈的,結果才20人,於是取消了辦在高雄的念頭,但樂團至少想唱兩場才願意來台灣,怎麼辦?  於是就想到音樂季,在那檔期附近找到了南投埔里的"無限自由藝術音樂節",於是就寫信問他們願不願意請他們,一邊在等無限自由的消息時,一邊又打電話去問台中的迴響,知道他們最近又恢復營業,在電話中才知道無限自由就是他們主辦的,所以那個星期迴響是不營業的,苦惱!  那只好繼續等待無限自由的回信。過了幾天,收到無限自由答應的回信,非常開心,與他們合作之間也都蠻順利的,很給力,也把D.I安排在最大的舞台,而且是當天倒數第二團,是個非常好的時段,雖然後來因風雨太大,樂團被迫取消演出,實在是很可惜,也辛苦了主辦單位! 10/8的無限自由確定了後,其實台北場要排在10/7,結果理想中的場地都被訂走了,沒想到雙十"國慶"連假場地這麼夯,最後台北場只能訂在10/6(四) Revolver...

Masquerader首張專輯"VORTEX DAY ZERO" ~ 序

國家:台灣 發行公司:Magnum Music 成員: 蕭逸 / Vocal 河馬 / Drums 山羊 / Guitar 家瑋 / Guitar 狐蒙 / Bass 2009年北台灣出現了一個鞭擊怪獸Masquerader,以五位喜愛鞭擊金屬的小伙子組成的。2011年發行首張同名EP,收錄3首歌曲,非常兇猛殘暴與無情的技術呈現出了Slayer與Venom影響的影子,人聲與音樂並不是協調得很好,聽起來有點不是很合,唱功像早期的金屬核,又有點死亡金屬的低沉,但或許有些人會喜愛這種不尋常的混合物。從這張作品看得出來樂團對音樂有相當靈感與天賦,試著去嘗試不同派系的鞭擊金屬,還有美國早期的死亡金屬。 2013年,樂團更換了主唱,換成蕭逸(當時也是暴君的主唱)。這似乎對樂團的音樂有相當大的改變,還有未來對音樂創作的想法。1月5日正式發行第二張EP"Singular Point"(奇異點),從EP封面與名稱,充滿了科幻、太空、未來世界的元素,雖然四首歌的歌名都還是屬於早期老鞭金團慣用的歌名,視覺上非常強烈的感受出來是一張為了首張專輯"VORTEX DAY ZERO"做準備的序作。這張的音樂創作上仍然走在鞭擊金屬的正規上,不和諧的吉他solo與技術,蕭逸的加入更是把音樂的動態增加了許多,人聲充滿活力的尖叫聲,多了許多高音的部份,這就是鞭擊金屬的真諦,人聲的表現與音樂比首張EP更為匹配。在台灣甚至在國外,目前還沒聽過像他們的音樂,他們可是自己走出了一套自己的音樂風格,非常難以取代的音樂特色。 經過了三年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樂團創作的產量速度還算在正常範圍之間。2016年,Masquerader新視覺、新音樂、新造型、新吉他手家瑋的加入,這次不在是發行EP,而是正式的首張全長錄音專輯"VORTEX DAY ZERO"。這是一張概念性的專輯,視覺上延續了EP"Singular Point",歌名也更融入專輯,畢竟是概念專輯,整體的融合是非常強調的。實體的專輯模樣就如照片,外觀像是大型的手機SIM卡,彷彿拿到此卡就像拿到遊戲卡,才能瞬間進入未來的虛擬世界,充滿著無法想像的科技星球。封面與美術設計都來自於吉他手山羊包辦,前幾張EP也都...

Slayer - Repentless (2015)

發行日期:2015/9/11 發行公司:Nuclear Blast Records 國家:美國 成員: Kerry King / Guitars Tom Araya / Vocals, Bass Paul Bostaph / Drums 毫無疑問,美國Slayer樂團是最古老奉獻於殘暴、極端、侵略、與具攻擊性 鞭擊金屬的守護者之一。快鞭的音樂將你的血液冷凍,有如其他老屁股鞭團像Kreator、Dark angel、Exodus,僅管現場仍保持高水準的演出,但我覺得以一個樂團來說,他們目前的狀況並不是很好。 經過了六年的時間,終於把新專輯”Repentless”生了出來。當然,這張專輯是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生產的,最硬的情況就是Jeff Hanneman的去世,從樂團的首張專輯“Show No Mercy”開始一直都是主要的創作靈魂人物之一,再加上重要團員Dave Lombardo(鼓手)的離開。兩位團員分別由吉他手Gary Holt (Exodus) 與 鼓手Paul Bostaph代替。在這種情況下製作的專輯,就是我在上一段尾聲說的"他們目前的狀況並不是很好"。 專輯以獨特的方式開始,一段只有樂器的Intro:" Delusions of Saviour",這在Slayer的作品中從未見過,黑暗、有個性,並不像“Hell Awaits”的前奏感覺,但還不賴!與下一首主打歌"Repentless"連結的很好,單純的憤怒成為名副其實的老學校鞭金,100%的Slayer。"Take Control"曲目,為你提供所想要的頭頸部破壞,前奏很像上一張專輯裡的一首歌“Public Display of Dismemberment”,吉他使用了眾多節奏與獨奏的變化,像聖誕老人的Tom Araya也把主唱的配點編制的恰好。歌曲"Vices"有不同的東西,並沒有什麼不好,恰恰相反,這首沒有前兩首這麼快與爆炸,但它表現出賭注太高的力氣。"Cast the First Stone",這首我想是聽眾最不想聽到的歌曲,鬆懈的歌曲,甚至恐慌想起了樂團在“God Hates Us All” 與“Diabulu...